时光荏苒,岁月无声。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的相遇仿佛还在昨天,而此刻我们却要道别了。国际教育学院(医养健康国际学院)红船助学圆梦志愿服务队为期一周的“爱心助学 送教下乡”志愿活动逐渐进入了尾声。

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与同学们一起探索不同科目的奥秘,过程中有欢笑,有打闹,更有彼此之间建立的爱与守护的温暖。

 

下面请跟着我们的镜头

一起欣赏我们的精彩课程吧

 

 

 

“小朋友们,你有最爱的人吗?有多爱呢?”爱是一种很难衡量的东西,我们无法说出爱到底有多少,宫玉娟书记通过给小朋友们讲《猜猜我有多爱你》英文绘本,在小故事中让小朋友们学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爱,让孩子们发现,爱得人越多,得到的爱也就会越多。

成语是中华文明和优秀文化的积淀,是几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一场关于成语的探索之旅,在田硕院长的带领下正式开始。一个个枯燥的成语,在田院长的讲解下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孩子们身临其境,也更加理解词语的含义。

“魔法钥匙会把Anneean带到哪里去,又会度过怎样的一天呢?跟老师一起来看看吧。”最后一堂课,徐瑞阳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一本奥运冒险的绘本故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英语语感,还促进了词汇的积累,培养了孩子们的英语综合能力水平,在有趣的故事中,结束了一天学习。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艺术。宋晓燕老师的两堂课带孩子们了解了有“牛郎织女”美丽传说的七夕文化,感受了皮影戏的传统艺术魅力,让孩子们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幸福成长,从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热爱民间艺术的种子,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前几天的成语课上,孩子们受益匪浅,最后一天的的课程中,程冰心老师又带领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成语的小知识,简洁的语言,详细的解释,结合生活,让孩子们更加得心应手的在写组和表达中运用成语。

 

 

“做情绪的主人,学会自我调节,远离压力烦恼,我们就是最棒的”。疫情线上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升学压力带来了不少烦恼,冯乐媛老师的压力调节课程帮助孩子们释放压力,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孩子们明白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总有一群人在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冯老师的第二堂课,通过事例引导孩子们,热爱生命,学有所思、行有所获,带领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去经历,去探索,去认识世界,去获得成长。

 

 

 


       大家知道蹴鞠是什么吗”“我知道!就是足球!”提起这个孩子们可来了兴趣,蹴鞠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孟鑫荣老师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开展了课程,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更加了解中华运动文化。了解完蹴鞠,孟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古人计时这一课程,轻松的课堂氛围和有趣的讲解活动,都更为深入和直观的使孩子们感受到计时工具的逐步演变,启迪了孩子们的思维,学习古人的智慧。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大家都吃到了什么馅的粽子呢?”在端午忆屈原的课堂上,张令仪老师给孩子们讲了端午习俗和屈原的故事,孩子们也积极的跟老师互动,认真分享自己的端午节时的小故事,也把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悟深深的刻在心里。回味完端午,张老师又给孩子们讲解悦纳自己,教会孩子们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完善自己,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也希望孩子们能像太阳一样向阳而生,自信勇敢,一往无前。

 

活动最后,红船助学圆梦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嘉祥县图书馆举行了“爱心助学 送教下乡”志愿活动闭幕仪式。  

从多样的素质课程到精彩的艺术课堂,满怀憧憬的开班仪式仿佛就在昨天。结业典礼上,老师们为每位同学都颁发了证书,几位优秀同学代表上台发言,认真的分享了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心得,让小朋友们更加不舍老师们的离开,他们忍住哭声,只留下细细的呜咽和红红的眼眶......老师们也对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及以后的祝福。红船助学圆梦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将爱传递,与孩子们一起为本次助学送教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结

本次“爱心助学 送教下乡”志愿活动已经悄然拉下帷幕,但是红船助学精神却日久弥新,参加活动的老师以及同学们那一颗颗激情的心依旧绽放!“弘扬红船精神,扬起青春风帆”。红船的故事一直在继续,孩子们的成长也一直在路上,少年盛夏追光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的满腔热血永远会投入到关爱青少年和志愿教育活动中。让我们一起相约冬令营,将这份温暖,一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