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安全的祭祀新风尚,4月2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红船助学圆梦志愿服务队走进北湖许庄街道颂运水庭社区,开展“绿色清明·文明祭祀”主题活动。活动通过文化宣讲、先烈缅怀、文明倡议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清明传统文化内涵,倡导以鲜花祭祀、网络祭扫等环保方式寄托哀思。同时,志愿者们结合红色故事,引导居民铭记先烈精神,树立移风易俗理念,推动文明祭祀新风落地生根。
活动伊始,志愿服务队宣讲员罗晓涵为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清明节的起源与习俗。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不仅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也是踏青赏春、感受自然的美好时节。通过介子推“割股奉君”“寒食禁火”等历史故事的讲述,居民们深刻体会到清明节承载的感恩文化与家国情怀。此外,宣讲员还特别提到,清明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满族、壮族、苗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保留着独特的清明习俗,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与深厚底蕴。

清明节不仅是追思亲人的日子,更是缅怀国家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契机。活动中,志愿服务队通过讲述董存瑞、邱少云、杨靖宇、梁士英、王二小等英雄事迹,带领居民重温革命历史。“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的英勇无畏,邱少云烈火焚身的坚定信念,王二小舍身诱敌的赤子之心……这些英雄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现场居民纷纷表示,要铭记先烈功绩,珍惜当下和平,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为响应“廉洁清明”号召,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单、口头讲解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三要、三不要"核心内容:要鲜花祭扫防明火、要错峰出行护环境、要节俭追思传家风;不焚香烧纸污染空气、不攀比铺张浪费资源、不破坏植被影响生态。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在社区广场、单元楼道及便民超市等人流密集处发放宣传单,同时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林区用火的危险性,提倡文明祭祀。

慎终追远,薪火相传。此次清明节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志愿为桥梁,既唤醒了社区居民对传统节日的深层认同,又构建了绿色祭祀的实践样板。国际教育学院红船助学圆梦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推广文明理念,将追思先人的情感升华为保护环境、珍爱生活的社区行动,让清明节的慎终追远之意,在新时代焕发更温暖、更清澈的光彩。